生物经济时代“万物共生”的由来

2022-07-16 编辑:Traveler 来源:原创
生物经济时代“万物共生”的由来及其解析
——从信息经济时代“万物互联”,到生物经济时代“万物共生”
 
生物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邓心安
 
 
        信息经济时代“万物互联”已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预计全球性生物经济时代将于2020年代末期-2030年代初期到来——部分发达国家在此之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正在由信息经济时代“万物互联”,过渡到生物经济时代的“万物共生”(图1)。

一、与“万物共生”相关的两个观点
        1、生物基及生物科技产品将得以廉价且普遍使用,无所不在,标志着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从“万物互联”转向“万物共生”,或者说二者比肩并存[1]
        2、2020年代-2030年代,将是生物经济与信息经济“双强”并行的时期,经济社会从信息经济时代的“万物互联”到生物经济时代的“万物共生”并不矛盾,而是各有侧重[1]。相对而言,“万物共生”更难、更远、境界更高。
 
图1-1 生物经济时代“万物共生”概念的非正式提出
 
 

图1-2 生物经济时代“万物共生”概念的正式提出[1]
 
二、万物共生基本含义
        “万物共生”是指万物和谐,共生共荣,即创新与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本义是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万物共生,首先是一种包容性创新发展理念,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万物和合,共创共生”理念;其次,已初步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如循环经济、碳中和、生物资源保护;第三,从经济上体现为一类“生物化”实体产业,如生物制造、生物基产业、环保产业、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等;第四,正在发展成为与“万物互联”相对应的具有包容性的绿色发展观。

三、万物共生四合思想内涵
        1、符合“自然、健康、可持续”的生物经济特质与生物科技发展趋势[2,3],体现可再生、循环利用、固碳减排、化石资源替代、合成生物、生物基制造、BIO的生产、生活及生态方式。
         2、契合绿色发展理念与生态发展观以及“命运共同体”治理理论,与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中的前三条直接相关。
        3、融合农业、工业、信息等多种经济形态,体现出生物经济领域的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多平台“三跨一多”等特色[2,3]
        4、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整体”“系统”“自然”“大同”思想与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2,3]及中国多元化“命运共同体”治理理论。如17个SDGs中的大多数与生物经济直接相关;从“机械范式”转化为“生物范式”——超越机械论、还原论思想[2,3]。再如中国古代文化“大同”思想:“天人合一”“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

四、“生物经济:第四次浪潮”的由来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其1980年出版的《第三次浪潮》(The Third Wave)一书中预言了信息经济时代(图2)。说预言“第四次浪潮”是附会之说,于时于理均不通,是网络语言及其词汇的“以讹传讹”。封展旗、邓心安、王宏广等正式将生物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第四次浪潮”(the fourth wave)相联系,是对“三次浪潮”论的一种拓展[2,3,4]。可见,有人将“生物经济:第四次浪潮”说成是托夫勒提出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是对“三次浪潮”论的“张冠李戴”式的错误“演绎”。 
 
 
图2-1 《第三次浪潮》(The Third Wave)中译本封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3)
 
        原文表述如下: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农业革命,人类从原始的采集渔猎时代进入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第二次浪潮是工业革命,人类从工业文明的崛起到工业化社会;第三次浪潮是信息革命,人类将进入信息社会[5]
 
图2-2 《第三次浪潮》(The Third Wave)中译本封面(中信出版社修订版,2018.7)
 
        无独有偶,芬兰在其2014年的《生物经济战略》中有过类似的描述(图3)。他们将综合经济形态划分为自然经济、化石经济和生物经济[6],从年代上大抵分别对应狩采经济并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并信息经济、生物经济。两者对生物经济浪潮(the next economic wave)的判断基本一致[3]

图3 《芬兰生物经济战略》对经济浪潮的划分[6]
 
 
参考文献
[1]邓心安.生物经济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第四次浪潮”[A].李斌:生物经济:一个革命性时代的到来[C].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2.5, 31-59.
[2]邓心安,王世杰,姚庆筱.生物经济与农业未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邓心安.生物经济与农业绿色转型[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
[4]封展旗,杨同卫.第四次浪潮:生物经济[M].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5]阿尔温·托夫勒. 第三次浪潮[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 51-57.
[6] Ministry of Employment and the Economy of Finland. The Finnish Bioeconomy Strategy[R]. Edita Prima Ltd,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