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商务印书馆《生物经济与农业未来》责任编辑今日(2014-2-18)电话透露,由于《生物经济与农业未来》内容新颖,紧扣时代脉搏和当前农业与生物的热点问题,有比较大的市场需求,常有电话向商务印书馆咨询求购,所以在今年初重印(2006年印版,定价26元;2014年新定价42元)。
当问及具体重印数多少,该编辑说话含糊其辞。按2005年签的出版协议,重印应该要给作者一定稿费的,但该编辑说手续繁琐云云,因此想以赠书的方式支付——这也许是许多出版社的一贯操作,让作者在欣慰之余又感觉一丝无奈。
“既然是事隔八年后的重印,说明当初的选题及畅销判断预期是正确的、明智的”,这是该责编的话。从多年来一些学者对该书的评价也可见一斑。
· 阅读《生物经济与农业未来》印象:顶天于世界前沿 立地于中华大地。验证了学术著作的一种理念,就是:书不在多,一本足矣。——2007年评论
· 《生物经济与农业未来》有很多特别新的观点,从该书来看,你们在国内“生物经济概念祖师爷”和生物经济研究领头羊的地位,已经被学界认可。——2008-1-23 评论
· 生物经济,引领未来。生物经济时代的新型农业体系异彩纷呈。在生物经济正在成长、新时代将要来临的前夜,中青年学者邓心安、王世杰、姚庆筱的《生物经济与农业未来》一书为我们勾画出农业发展一幅新图景。我们都是局中人,除了张开双臂去迎接之外,是否还应着手准备应付相关问题呢?这便是《生物经济与农业未来》留给读者的进一步思考。——王小伟书评,“生物经济:为农业未来勾画出新的发展框架”,《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2):10-11
· 简要介绍讨论一下《生物经济与农业未来》写作前后背景:“5+2”七个条件成就此书: 1、长期关注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动态 2、具备农业与生物交叉的知识背景 3、具有战略性思维方式 4、超前与开放的意识 5、富有时代责任感以上五点加之: 6、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7、中国农业问题的环境。这七点共同构成了研究特色与依托,七者缺一不可能提出20年后的农业愿景;缺一不可提出基于生物经济的农业易相发展理论和新型农业体系(New Agriculture System)。——2009年讨论与评论
· 大成若缺,该书来不及将生物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纳入其中。——2009年作者回应
关于《生物经济与农业未来》销售情况,有来自出版社的实例:
《生物经济与农业未来》曾一度获商务印书馆涵芬楼排行榜第一。自2007年初正式对外销售以来,《生物经济与农业未来》曾多次进入商务印书馆图书销售排行前30位,其中一次位居中第一。另据2009年4月商务印书馆团购书店人员李女士称,“该书书库已经脱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