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由世界银行主编的报告《大自然的经济理由》(the Economic Case for Nature)发布。这一份报告是世界银行与明尼苏达大学和普渡大学合作编写的,并在各国与中国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制定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前夕发布。报告提出: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大衰退,是制约全球各国发展的严峻考验。绿会国际部观察到:报告表明,各经济体,尤其是低收入国家的经济体,将无法承受自然提供的服务崩溃的风险。绿会长期以来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国际部也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当中,并推出每周一期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绿会国际讯》,据此,特将该报告摘译如下,以飨读者。
本报告中的分析强调,根据保守估计,野生授粉、海洋渔业食物供应和原生森林木材等特定服务的崩溃,可能导致到2030年全球GDP每年下降2.7万亿美元。相对影响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最为明显,2030 年 GDP 下降可能超过 10%。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两大中低收入地区将会因生态系统服务的崩溃而造成实际GDP大幅收缩:预计分别为每年减少9.7%和6.5%。这是因为该地区对授粉作物的依赖,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对林产品的依赖,以及转向其他受影响较小的生产和消费选择的能力有限。